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新闻资讯NEWS

北京捷通华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好的AI公司,是让合作伙伴满意」 ——AI先行者说

 发布于:2017-09-21 20:36   浏览:

来源:机器人圈  作者:瓦力伊娃

 

“名气不够大,我也在反思。”这是一位AI先行者的最新独白。他创立的公司是全国领域内最早涉足智能语音和图像识别的企业之一。相比大多数行业内口碑不过尔尔,却被大众熟知、风投追捧的明星创业团队来说,他所带领的捷通华声显得低调很多。尽管2016年捷通华声在新三板挂牌,有“新三板人工智能第一股”之称,但是它仍然是墙内开花墙内香。

 

当然,在业界内拥有良好口碑,获得持续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生存的第一步;但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新风口把握机会,让企业迈上新的台阶?又如何在“低调成了一种习惯”的同时,不仅让合作伙伴满意,还能在行业外拥有知名度和良好口碑?近日,机器人圈专访了捷通华声董事长张连毅,一同深入人工智能领域,探讨产业、发展和未来。

 

一位AI先行者的创业经历

如果说捷通华声是一家创业公司,未免有失偏颇。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公司,与语音行业的不少知名同行都诞生于同一个年代,而且从张连毅本身的背景来看,他更像是一位AI先行者。

 

在198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张连毅就投身了OCR(光学字符识别)行业,从任职紫光、到创业、出国深造、回国重新创业,他的第二次创业方向就是汉字处理和录入,在推出了“录易汉语智能输入输出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将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手写识别技术成功集成在OA办公软件系统的公司,这可以说是捷通华声的前身。

 

在试水这家偏硬件驱动的公司后,基于销售风险和利润问题,以及缺乏核心竞争技术作为发展的内核,张连毅开始考虑转型。最终他请到专家,联合中文语音专家成立了北京捷通华声语音技术有限公司,要做语音合成。在语音合成领域,捷通华声创下了“拿下全国高铁的语音播报市场,以及国内大多数航空公司”的佳绩,当然这是后话,但也证明了捷通华声找到了——只有掌握自主可控的技术才能转化为市场影响力的成长法则。

 

自主研发其实有个同义词,即很“烧钱”。在没有资本介入,单纯靠自己“搞研发”的那些年,生存其实是最大的问题。捷通华声却有着自己的解决途径,在兼顾语音合成、语音识别、OCR、手写识别研发的同时,做起了热门的SP,手机游戏的风生水起让捷通华声能够过上自给自足的“好日子”。

 

但是“好日子”并不能让所有的人安逸,对于有技术情怀的人来说,智能才是根本。在2010年的时候,张连毅隐约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机会要来了,Siri的出现更让他坚定,“原来不可能实现的东西,现在有可能尝试了。大家对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的理解更加宽容了。”

 

技术是根本 产学研协同

市场的容错度增加,其实意味着巨大机会的出现,在2011年,张连毅自称为“壮士断腕”,决定砍掉游戏业务全面转型人工智能。

 

作为技术驱动型的人工智能企业,资本特征是前期投入研发经费大、人才特征是高学历、跨学科、需积淀。 

 

捷通华声作为“清华系”企业,跟清华大学的关系紧密,在2013年,清华大学产业基金入资捷通华声,成为第二大股东;2014年,清华工业研究院与捷通华声共同创建灵云人工智能研究中心;2015年清华校友总会邀请捷通华声共同成立“清华校友总会人工智能联盟”,同年,清华海峡研究院与捷通华声在福建厦门创建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捷通华声的公司气质也与此一脉相承,学术根基绵长稳固,耐得住研发的煎熬,一旦形成产学研的纽带,就能收割技术进阶带来的市场红利。

 

而捷通华声对于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也是深入市场、深入应用的一个窗口,人工智能产业和其他产业不一样,数据都来自于行业,仅仅是学校研究,不结合行业数据,很难真正切入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获得突破。而市场,也只会为符合需求的技术买单。 

 

“不跟合作伙伴争利”

在AI领域全力耕耘了十七年,捷通华声虽然不重视宣传,不在意“PR”,却因为技术和硬实力收获了业内的良好口碑。

 

张连毅是地地道道的清华理工男,也有着“理工男”身上的那些标签:低调、务实、靠谱。“不跟合作伙伴争利,和机器人厂商的合作就坚持不做机器人,只为对方提供能力;和音箱厂商合作,自己就不会做音箱。”张连毅说,良好的业界口碑来自于他为公司设定的“底线”,合作伙伴最需要的是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他努力提供这些能力,但是仅仅是提供能力,而不是一手提供能力,另一手去“学艺”。作为一家典型的2B技术企业,捷通华声的业务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为行业合作伙伴提供AI能力,包括系统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都是它的合作伙伴,授权服务式的合作,让捷通华声的AI能力用于各个场景。目前阶段,已有多家机器人公司与捷通华声合作,很多萌宠机器人都是捷通华声inside。

 

第二、提供解决方案,如帮助金融、电信等大客户定制全智能客户服务体系,整体打包提供智能客户服务。

 

第三、灵云平台提供AI的人工智能能力云服务。

 

“AI,在未来是无处不在的,一两家公司去垄断人工智能产业,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张连毅很肯定市场的局面。尽管捷通华声坚定的不与合作伙伴争利,但是要发展、要壮大,该如何突破现有的状况呢?

 

“坚持在不争利的情况下,做一些合作伙伴做不了的事情。”张连毅把目标放在创新上,比如为机器人提供智能终端交互解决方案,灵云就能提供全方位的AI能力,将技术解决方案做到业内的top水平。

 

“有稳定的合作伙伴,但是名气不够大”

合作伙伴中有口皆碑,是捷通华声的优势。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埋头在合作伙伴背后做支撑,就很难被大众所熟知。“AI这么火,但是捷通华声却是‘异类’。”张连毅也在反思,作为行业内,既能提供图像识别能力又具备智能语音、语义理解全链条技术的一家公司,为什么如此不知名?!

 

事实上,行业外人士有所不知,智能语音虽说是近年来最火的AI领域之一,但市面上做语音的公司中能同时具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机器翻译……系列能力的公司却“数不出十家”,这不到十家的公司有股市的明星,有风投追逐的对象,也有捷通华声。

“过去,我曾经说,我们在农田里耕作了很长时间,想去城里转悠一下。但是现在,我想通了,我们还是继续回田地里边吧,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张连毅为“名气”纠结过,但是现在更多的是坦然,他告诉机器人圈记者,“我现在很关注机器人的市场,捷通华声关注机器人比较早,最早介入机器人领域,开始也是观望领域,现在也想找一批质量过关、发展稳定的机器人公司合作。”

 

 

张连毅发现,市场上对机器人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心态也更加宽容,新的机会让他跃跃欲试,而不是继续感慨。做机器人所需的全套方案,或许是他不大不小的新目标。在他看来,语音加智能客服的形式,让灵云非常适合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AI的机会和未来

“热爱AI的话,愿意的话,这个领域能做一辈子。”对于火热的人工智能的时代,张连毅对新入场的创业者有话说,他也坚信随着技术的积累、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这是个可以“永续经营”的行业。

 

他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是百花争鸣,可以做出某一款很优秀的产品,但是形成绝对的垄断是不可能。创业也有风险,有登顶的荣光也有半路夭折的风险,总的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复制互联网。AI的发展也会慢慢分立了,往场景细分,如互联网在机票、招聘等垂直领域发展一样,AI行业也会有知名度比较高的细分公司。

 

从近期的机会来看,张连毅认为物联网的大门逐渐打开,“今天是音箱,明天会是电视、洗衣机……我个人觉得会有更多的机会,只要认准方向、客观评估,就会有突破。”当然,在IOT领域捷通华声仍然是和合作伙伴一同完善解决方案。

当然,对于近期出现的AI人才短缺问题,张连毅也有关注,但他的看法更为乐观,人才的不足是短期的状况,“但企业的发展单有顶尖人才也是不够的,AI的发展需要算法、数据、研发团队的协同。一家优秀的AI公司,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时间打磨,严格意义上是不存在AI的黑马公司的。”张连毅说。

 

看准机会、稳扎稳打,是一些公司领导人的特点,公司的发展与领导人的性格不无关联。稳定发展是捷通华声的优势,也是它成长的烦恼,清醒认识后的自我突破更是无畏的勇者行为,捷通华声正在“变形”的路上。